"/>
來源:魯中網·海報新聞
2019-10-05 18:11:00
編者按: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從天安門傳到淄博工礦特區,大地歡聲雷動……70年風雨兼程,幾代人揮灑智慧和汗水,譜寫出輝煌壯麗·的發展史詩。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淄博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正朝著現代化組群式大城市昂首奮進。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魯中網特推出《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專題系列報道,我們將拿起筆和鏡頭,記錄淄博經濟、社會、文化和民生等各項領域的發展成果,講述淄博人在追逐“中國夢”路上的生動故事。
記者 趙烜藝 通訊員 滕修龍
路上車輛從寥寥無幾到車流如織,工作地點從一方小小的水泥崗亭到擁有專門的休息室,尋找肇事逃逸車輛的方法從靠口頭問詢到擁有嚴密的緝查布控系統……桓臺交警大隊的老交警鞏曰明見證了桓臺交警系統的變遷與發展。
鞏曰明(左一)在工作中。
車少人少 一方水泥墩見證交警人的職業堅守
1987年,鞏曰明成為第一批加入桓臺交警隊的交警!耙婚_始交警隊還叫交通管理隊,隊里有18名隊員,加上5個檢查站的負責人,一共23個人,負責全桓臺縣的交通工作!膘栐幻髡f,那時,從桓臺興桓路到槐蔭路就已經是桓臺縣城的全部范圍,他的主要工作是勤務指揮,疏導交通,但他指揮的不是汽車,主要是自行車和馬車。
1993年的桓臺車管所。
“那時候全桓臺縣都沒有幾輛車,路上跑的都是自行車和馬車,一年到頭出三起傷人事故都不得了!膘栐幻髡f,他的工作地點基本固定在百貨大樓門前的水泥崗亭,紅白相間的水泥墩子周圍用套上鋁合金搭起一個頂棚,百貨大樓門前的紅路燈是全縣唯一一個紅綠燈,當時全隊的18名隊員每天都要輪流在小崗亭里值班指揮交通。
1989年,鞏曰明在桓臺縣果里鎮果里分隊執勤間隙拍攝的照片。
1991年大隊落成,鞏曰明(右)與辦公室主任張濤(左)。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曾記錄著鞏曰明職業堅守的水泥墩子已經逐漸消失在現代城市交通體系中。“以前雖然人少車少,但是路燈也少,很多人晚上看不清路,一不小心就會撞上水泥墩!甭,越來越多的地方選擇用地面標線來替代水泥墩,安全性得到很大提升。
“而且現在車流量逐漸增大,水泥墩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道路空間,理所當然的也要被時代淘汰了,這也是一種社會進步吧!膘栐幻餍χf,現在,那些承載著他回憶的水泥墩已經被拉到統一地點進行存放。
1995年,桓臺交通警察大隊,中小學生交通安全夏令營開營。
2003年抗擊非典,鞏曰明和同事在桓臺縣與濱州市博興縣交界處執勤。
時光荏苒 兩代交警人見證時代的發展變遷
受父親的影響,鞏曰明的兒子鞏彬在2011年也加入了交警的隊伍。說起對父親職業的第一印象,鞏彬記憶最深的是,每次一出事故,父親都得挨家挨戶去問人,找線索。“八幾年的時候,要破個肇事逃逸的案件,主要靠詢問和對照。要找線索就得中隊民警、事故科民警齊上陣,一一走訪過路群眾,根據群眾提供的線索再一個個對照車印,那時候破個案最快也得十天!膘栐幻髡f。
2019年鞏曰明和兒子鞏彬在桓臺交警大隊樓前合影。
1992年,父子倆在索鎮照相館拍的照片。
著眼現在的天眼系統,只要鎖定某個時段,根據車牌號或車輛內外部特征都可以搜索到它的行車軌跡,一旦找到車輛位置,根據碰撞痕跡基本可以確定肇事車輛。“現在年輕人的這些高科技了不得,真是從以前的‘跑斷腿 磨破嘴’到了動動手就能織天網了!闭f起現代科技的進步,鞏曰明很是感慨。
以前出事故現場,惟一的勘測辦法就是以路沿石或者路中心為定點,自帶皮卡尺和粉筆進行測量和標記。而現在只需要用特定的相機,從不同角度拍出事故現場的遠近景照、細目照,就能輕松測出事故處理時需要的詳細數據。
“我們交警上的科技進步還不止這些,現在很多簡單業務在網上都能辦理,很大程度上幫我們節省了人力物力和時間精力!膘柋蛘f,交警部門的手機APP目前還推出了面簽業務,只需要實名注冊,就可以在網上進行補證、換證、行車標志的補領,六年內的機動車免于審驗等等。
近年來,桓臺交警系統的發展日新月異,對人們的生活和出行產生積極影響,人們生活幸福感不斷提升,“這多虧了現在各種高科技的幫助,交警以后的工作也會越做越好了!膘栐幻髡f。
如果您有好的新聞線索歡迎撥打魯中網新聞熱線0533-5355377,或關注魯中網小魯哥微信公眾平臺(lznewscn)發送。線索獎最低50元,上不封頂!